GEO 的危险游戏:在大模型规则夹缝中求生的 AI 优化战场

日期:2025-07-29 14:33:41 / 人气:29


当 ChatGPT 的周活用户突破 10 亿,超过 60% 的消费者开始绕过传统搜索引擎,直接向 AI 助手咨询商品信息时,品牌们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大模型如何描述自家产品?推荐权重由谁决定?这些关乎商业命运的关键问题,答案都藏在 AI 算法的黑箱里。纽约初创公司 Profound 用 2000 万美元融资撕开了这个市场的口子,也揭开了一场新的商业博弈 —— 生成式引擎优化(GEO)。这场被硅谷风投视为 “2025 年新风口” 的游戏,本质上是品牌方委托 GEO 公司与 OpenAI 们进行的算法对抗,而每一次大模型迭代都可能让之前的优化成果归零。就像消金公司通过 “扒拉” 用户爱好实现精准获客,GEO 公司试图 “破解” 大模型的推荐逻辑,但这场游戏从一开始就注定充满危险与悖论。
GEO 兴起:AI 搜索时代的 “翻译官” 刚需
生成式 AI 的爆发重构了信息获取方式,也催生了 GEO 的生存土壤。当用户习惯用自然语言向 AI 助手提问 “哪款羽绒服适合零下 30 度环境”“中小企业应付账款软件推荐”,品牌在 AI 答案中的曝光位置直接决定市场份额。这种变化与搜索引擎时代的流量迁移相似却更彻底:SEO 时代用户还会浏览多个网页,而 AI 时代大模型直接给出 “标准答案”,一次推荐失误就可能失去整个客群。Canada Goose 通过 GEO 工具监测大模型对品牌的自发提及率,Ramp 借助 Profound 将 AI 可见性从 3.2% 提升至 22.2%,这些案例印证了 GEO 的核心价值 —— 在 AI 定义的商业新秩序中,帮品牌夺回话语权。
GEO 市场的爆发有其必然逻辑。Adobe 报告显示,美国商业网站来自 AI 助手的流量较 2024 年 7 月增长 1200%,全球 AI 搜索引擎市场规模预计 2032 年将达 1088.8 亿美元,其中生成式 AI 占比 54.2%。这意味着每年 8000 亿美元的数字广告市场将面临重构,品牌急需新的优化工具。Profound 们应运而生:Answer Engine Insights 展示 AI 对品牌的描述,Agent Analytics 追踪 AI 爬虫的网站互动,Conversation Explorer 实时捕捉全球用户的 AI 搜索趋势,这些功能构成了品牌在 AI 时代的 “导航系统”。正如 a16z 所言:“21 世纪初是 AdWords 时代,2010 年代属于 Facebook 定向引擎,2025 年轮到 GEO 了。”
不同玩家的差异化布局勾勒出 GEO 的早期生态。Profound 专注企业级 SaaS 服务,为《财富》100 强品牌提供定制化优化方案;Goodie AI 侧重监控与内容生成,帮助品牌提升搜索可见性;Daydream 则直接打造 AI 驱动的电商搜索平台,从 ToB 转向 ToC;Ahrefs 等 SEO 巨头凭借既有客户基础跨界竞争。这种多元格局与消金行业自营转型中的差异化路径相似,但 GEO 玩家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 他们不仅要服务品牌,还要与不断进化的大模型博弈。
核心玩法:在算法黑箱外 “反向工程”
GEO 公司的生存策略建立在对大模型行为的深度揣摩上,形成一套 “分析 - 创建 - 分发 - 衡量 - 迭代” 的闭环方法论。Profound 的工作流程极具代表性:首先通过 Answer Engine Insights 明确品牌在 AI 答案中的位置与原因,像消金公司分析用户爱好标签一样拆解 AI 的描述逻辑;然后生成易于大模型理解的权威性内容,类似马上消金针对不同客群设计个性化界面;接着将内容分发至 AI 信任的媒体来源,如同消金公司选择抖音、快手等精准渠道;最后持续追踪可见度并迭代策略,这与消金公司根据 APP 数据优化投放的逻辑异曲同工。
精准捕捉 AI 搜索趋势是 GEO 的核心能力。Profound 的 Conversation Explorer 能实时洞察 ChatGPT、Perplexity 等平台的用户搜索内容,发现 “应付账款自动化”“可持续羽绒服材料” 等新兴需求,帮助品牌提前布局关键词。Ramp 正是通过该功能发现 AI 频繁引用自动化相关内容,针对性创建两个定制页面,一个月内获得 300 次引用,在金融科技品牌排名从第 19 跃升至第 8。这种 “用数据预判 AI 偏好” 的做法,与消金公司通过用户爱好预判信用风险的思路相通,都是用精细化洞察对抗不确定性。
内容优化的 “语义适配” 是关键技巧。GEO 公司发现,大模型更青睐符合其训练逻辑的内容结构 —— 清晰的层级划分、权威的数据支撑、自然的语言表达。Goodie AI 提供的语义优化工具能在几分钟内生成 AI 偏好的内容,就像消金公司为不同用户设计 8 款还款界面一样,实现内容与模型的 “精准匹配”。但这种优化存在天然局限: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和奖励机制属于商业机密,GEO 公司只能通过外部行为反推逻辑,如同盲人摸象,永远无法掌握完整真相。
致命困境:与规则制定者的 “猫鼠游戏”
GEO 模式的最大悖论在于,它试图对抗的正是自己赖以生存的技术根基。大模型公司掌握算法的绝对控制权,OpenAI、谷歌等随时可能调整推荐逻辑,让 GEO 公司的优化策略瞬间失效。嘉和资本 CEO 袁子恒将其比作 “猫鼠游戏”:“今天有效的优化技巧,明天可能成为被打压的作弊手段。” 这种风险远超消金行业的自营挑战 —— 消金公司面对的是市场竞争,而 GEO 公司面对的是规则制定者,后者可以直接改写游戏规则。
算法黑箱的不可破解性构成根本障碍。尽管 Profound 们声称能优化 AI 推荐,但大模型的决策过程具有不可解释性,所谓的 “优化规律” 可能只是短期巧合。某品牌通过 GEO 工具提升曝光后,发现只是因为大模型临时引用了其合作媒体的文章,当模型更新训练数据后,曝光量随即回落。这种不确定性让 GEO 效果归因变得异常困难,品牌难以判断付费是否物有所值,就像消金公司无法确定补贴带来的是真实用户还是羊毛党。
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GEO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在对算法的 “暂时理解” 上,但维持这种理解的成本随模型迭代速度飙升。OpenAI 的 GPT 模型以月为单位更新,谷歌 Gemini 的优化周期更短,GEO 公司必须投入巨资追踪算法变化,这种 “被动跟随” 的模式难以建立护城河。相比之下,消金公司的自营能力一旦形成就能持续积累,而 GEO 的每次成功都可能是最后一次,正如 UpScaleX 合伙人 Alan Zong 所言:“算法门槛不断抬升,团队必须随时调整策略,否则就会被淘汰。”
市场碎片化加剧生存压力。SEO 时代从未出现垄断性玩家,GEO 市场更可能延续这一格局:大模型的多样性(ChatGPT、Perplexity、Copilot 等)导致优化策略无法通用,品牌需要针对不同平台定制方案,这让 GEO 公司难以规模化。同时,Ahrefs 等 SEO 巨头凭借客户基础快速切入,初创公司既要应对算法变化,又要对抗既有玩家,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
破局可能:从 “算法对抗” 到 “生态共生”
GEO 公司的出路在于跳出 “优化工具” 的定位,向更纵深的品牌服务转型。袁子恒建议:“多做一些工具,把自己变成垂直行业的服务公司。” 例如,Profound 可在优化基础上增加 AI 营销咨询、内容创作等增值服务,降低对单一优化业务的依赖,就像消金公司从放贷扩展到财富管理一样,构建多元化收入结构。
与大模型平台建立合作而非对抗,可能打开新空间。部分 GEO 公司已开始探索官方 API 合作,通过合规渠道获取有限的算法信息,虽然无法掌握核心逻辑,但能减少政策风险。这种 “带着枷锁跳舞” 的模式虽不完美,却能避免被彻底封杀,如同消金公司与监管机构的良性互动,在规则框架内寻求发展。
聚焦垂直领域建立壁垒是可行路径。Daydream 选择深耕电商搜索场景,将 GEO 能力与购物体验深度结合,计划通过佣金和广告盈利,这种 “垂直深耕 + 模式创新” 的做法,能降低对通用算法的依赖。就像马上消金专注年轻客群形成差异化优势,垂直领域的 GEO 公司可能在细分市场找到生存机会。
GEO 的故事揭示了 AI 时代的商业新法则:在技术权力高度集中的世界里,任何试图钻空子的 “小聪明” 都难以持久,唯有理解规则、适应变化、创造价值,才能在危险游戏中存活。这场对抗 OpenAI 们的战役,最终考验的不是破解算法的能力,而是与不确定性共处的智慧。正如消金公司从流量依赖转向用户深耕,GEO 公司的终极出路或许不是战胜大模型,而是找到与大模型共生的方式,在 AI 定义的新世界里,重新定义品牌价值的衡量标准。

作者:耀世娱乐-耀世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耀世娱乐-耀世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