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升专”现象:本科生职业转型的理性选择

日期:2025-07-29 14:34:11 / 人气:7



一、“本升专”现象:就业压力下的新路径

在“专升本”热潮依旧的当下,“本升专”这一学历倒挂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招生简章显示,多个专业明确招收本科毕业生,计划招收人数从2022年的30人增至135人。“毕业即就业”“签约国企”的宣传吸引着众多本科生。其实,近年来本科生“回炉”职校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市技师学院、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等都开设了相关课程,甚至出现高考生以超本科线分数报考职校的情况。

智联招聘2024年报告显示,本科生在求职中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学历门槛高的岗位竞争不过硕博生,实操要求高的岗位又不如大专生技能对口。在此背景下,“本升专”成为部分本科生转换赛道、寻找就业机会的新选择。

二、案例一:刘明——为就业与家庭产业寻出路

刘明毕业于西安一所独立本科院校的小学教育英语专业。毕业后,他先是在学校当辅导员,但枯燥的行政工作让他感到意义感缺失,且学校招生情况不佳,人员流动大,他觉得前途渺茫。于是,去年七八月份他辞掉工作,在短视频平台看到青岛技师学院的“大学生技师班”后心动了。该技师班宣传免学费、毕业后能进指定单位工作,还有财政补贴。刘明看好制造业发展,一方面希望拿到职业证书进入大车企,另一方面也想学习手艺发展家里的金属模具制造厂。

他报名进入“订单班”,但学习体验不佳。教材课程设计知识点割裂,实操时无法运用知识;授课节奏缓慢,全凭老师经验;所谓的校企合作,他只收到企业工作服,没修过机器。实习时,班级8人中只有他被分配到指定企业之外的机械厂,签的是劳务合同。不过,他认为这段经历是跳板,计划干三年拿到更高技师证,以衔接家里的业务。

三、案例二:长河——从白领到蓝领追求稳定

长河原本从事室内设计工作,高考时受《梦想改造家》影响填报环境设计专业。但毕业实习时遭遇房地产行业寒冬,在三个事务所实习月薪仅两三千元,还常加班,最终失业。看到青岛技师学院“订单班”宣传后,他去参观并报读了多媒体制作专业(“青岛国际会议中心订单班”),期待稳定的工作。

入学后,班级人数少被合并到中专生班级,学习进度慢,老师还要维持课堂秩序。实习时,他被分配到游轮做服务员,月薪2400元。这让他意识到“本升专”的美好愿景破灭,只能重新找工作。在校招中,他凭借本科学历优势,通过了杜蕾斯车间工人职位面试。虽然从白领变成蓝领,但他看中了杜蕾斯的福利保障,计划边工作边考公,追求稳定生活。

四、案例三:婉辞——为兴趣与终身发展学技术

婉辞2023年本科毕业,高考滑档被普通本科日语专业录取。大学时她积极寻找兴趣,接触到管乐器并喜欢上乐器修造技术。在上海参加乐器展后,她了解到国内乐器修造行业缺口大且经验越丰富越吃香。父母也支持她学技术,“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的观念让他们不焦虑学历倒挂。

婉辞到日本东京ESP学园学习管乐器修造。学校入学门槛主要是日语水平,她的同班同学有高中生也有白发苍苍的长者。课程包括乐器理论、演奏技巧和实践课,实践课占比大,老师经验丰富。她在学习中投入专注,虽曾犯错,但老师鼓励实践出真知。她还参加了乐团演出,感受到班级氛围好,也看到日本乐器维修行业的良性发展,如统一定价、注重服务和技术。她认为人们应寻找兴趣与自身条件结合的工作,而非盲目跟风。

五、“本升专”背后的理性思考

“本升专”现象反映出本科生在就业压力下的理性选择。一方面,传统学历教育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本科生在求职中面临困境;另一方面,职业院校注重实践技能培养,能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能力。这些选择“本升专”的本科生,有的为了就业机会,有的为了家庭产业,有的为了兴趣和终身发展。他们的经历表明,在职业发展中,不应只看重学历,而应综合考虑自身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做出更符合自身情况的选择。同时,社会也应更加重视职业技能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

作者:耀世娱乐-耀世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耀世娱乐-耀世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