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资本“谋杀”的睡眠
日期:2025-08-18 20:02:35 / 人气:5

睡眠危机:现代化与资本的侵蚀
睡眠是人类基本的生理需求,是休息、修复和梦境的场域,但在过去100多年里,它遭到了日益严重的侵蚀和剥夺。随着注意力经济的崛起、新技术的快速迭代以及消费主义的无孔不入,人类社会逐渐陷入一种没有间隙的持续状态,形成了24/7(全天无休、全年无休)的新模式,睡眠不足引发的健康危机成为全球性现象。
在这种模式下,睡眠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被视为“无用功”,既不能创造经济价值,也无法提高生产力,被视为懒惰和缺乏进取心的象征。在某些行业,熬夜甚至成为衡量员工努力程度的标准。
睡眠地位的历史变迁
从亚里士多德到文艺复兴时期,睡眠的地位相当稳定。但随着现代性的演进,睡眠与强调生产力和理性的现代观念逐渐不兼容。十七世纪开始,睡眠的地位出现松动,笛卡尔、休谟和洛克等哲学家诋毁睡眠,认为它无助于人们运用理智或求知。启蒙思想家推崇功利性、目的性和利己的能动性,相比之下,睡眠失去了价值。拿破仑也曾贬低睡眠,称“男人睡6小时,女人睡7小时,蠢材睡8小时”。
到十九世纪中叶,睡眠与清醒间的不对等关系变成高低等级的差异,人们认为睡眠会使人退化到更低级、更原始的模式,抑制更高级的大脑活动。叔本华虽颠覆了这一等级秩序,认为人类只有在睡眠中才能把握住存在的“真正核心”,但他的声音十分微弱。十九世纪下半叶,人工照明技术革命让夜班工作制推行,资本对黑夜和睡眠的占领更加放肆。二十世纪,电影、电视和娱乐业的兴起改变了黑夜文化,夜晚如同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如今,北美成年人平均每晚睡大约6.5个小时,上一代人睡8个小时,二十世纪初的人则要睡10个小时。40%的中国人工作日睡不满7小时,2024年全球人均睡眠时间排名第一的新西兰也只有7小时27分。“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这一谚语正离人们越来越远,睡眠不再被视为必然或自然的经验,而被看作可变的功能,从工具性和生理性的角度加以定义。
注意力经济对睡眠的剥夺
人类的近代史是注意力不断被资本收割的历史。十九世纪开始,新的成像工业出现,“视觉 - 梦幻”二元平衡倾斜,对人类视觉特征的研究上升,催生了一批新型视觉消费者。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对梦的简化,使梦的价值在二十世纪不断贬值,多数西方文化接受了这一观点。
资本关注永恒的利益,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提出“注意力经济”概念,互联网巨头们为占有或控制人们醒着的每一分钟展开激烈竞争,导致人们醒着的时间不断变长,梦与幻想的疆域所剩无几。
如今,人们被各种电子产品包围,这些产品的使用遵循需要时刻保持注意力并自动做出反应的习惯模式。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闲暇、幻想或白日梦没有容身之地,失去了做白日梦或任思绪游荡进行自我反省的能力。
资本攻克睡眠堡垒的过程
资本以其强大的力量攻克了一个个坚固的堡垒,通过与技术联姻,攻克了交通堡垒,为消费主义社会奠定基础,进而将目光瞄准人类的时间。睡眠本质上不能带来经济效益,且人睡觉由内在生命节律决定,会给生产、流通和消费造成损失,因此与24/7体制的要求相冲突。
1980年代以后,全球新自由主义扩张,西方福利国家体系瓦解,休养生息不再被重视。进入二十一世纪,电子商务和网络消费兴起,24小时全天候消费成为可能,睡眠危机蔓延至世界各地。996甚至007成为都市白领工作常态,无间歇、无极限的工作观念被认可,互联网消费节日从午夜12点开始,资本培育人们养成“睡得越少、消费越多”的生活方式。
睡眠成为资本集中火力攻克的最后堡垒,它被构建成稀缺资源,大量治疗失眠和改善睡眠的药物、与睡眠相关的APP和“陪睡”经济兴起,形成5000亿美元规模的市场。同时,清醒也成为需要购买的商品,含兴奋剂的饮品和食品市场空间增大,失眠和亢奋的交替状态加速了抑郁症的全球蔓延,又创造了新一轮商机。
睡眠的抵抗潜能
睡眠在与资本主义搏斗中节节败退,是人类在现代性面前彻底屈服的表现,但它作为人的基本生命需求,不能完全被资本吸纳和“殖民”,蕴含着抵抗潜能。马克思在《资本论》手稿中指出睡眠是“最后一种自然障碍”。睡眠是一种彻底打断,拒绝全球资本主义无以复加的重量,在睡眠这个平凡的地方,可以上演更重要的开端和新篇章,它仍代表着人类最后的倔强和无法被彻底攻克的堡垒。
作者:耀世娱乐-耀世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被资本“谋杀”的睡眠08-18
- “性张力”拉满的6个时刻08-18
- 花王集团财报解析:化工救场、美...08-18
- 从相亲到基因测序,硅谷精英正在...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