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反弹:昙花一现还是蓄力再发?
日期:2025-10-24 16:40:08 / 人气:4

本篇评级为★★★,主要围绕科技反弹的持续性展开分析,核心聚焦资金态度的关键影响与宏观政策的导向作用。如有疑问请以音频内容为准,添加小虎哥微信:miaotou515,入群有机会与董小姐进一步交流。(新闻解读评级说明:五星重磅,四星重要,三星级以下大家选择听。)
一、科技反弹的背后:资金态度是关键困扰
今日国内市场整体企稳,科技板块迎来短线反弹,通信设备中的光模块领域表现亮眼,多家龙头涨幅超5%,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方向亦同步回升。市场普遍将反弹归因于行业利好传闻,如头部企业将获海外客户大额订单、2026年营收利润预期上修,以及国内高端芯片领域独角兽推出新产品设备等。
然而,这些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部分所谓“利好”如高端芯片、光刻机进展,早在前几日的芯片博览会上已披露,如今再度作为上涨理由略显“炒冷饭”。实际上,此次反弹的核心驱动力并非行业本身,而是外部大环境风险警报阶段性解除后的自然修复,具体而言,是中美关系进一步软化带来的情绪缓和。
美国方面最新消息显示,特朗普明确中美谈判重点为中国稀土管制、购买美国大豆及控制芬太尼,这意味着今年剩余时间双方或谈出实质性成果。采购大豆符合我方需求,稀土管制落地执行有充足回旋余地,几天后在韩国举行的元首会晤有望释放积极信号,市场情绪随之缓和。此外,美国为对冲本土市场波动,美联储几天后再度降息概率较高,同时针对中小银行坏账暴露风波已拿出短期对冲工具,避免事态扩大。
当前市场正处于“各方合力平抑波动”的时间窗口,科技板块在前期大幅回撤后出现恢复性反弹,但需注意,这仅是“恢复性”反弹——整体市场冒险情绪未回归,投资者仍偏保守避险,心情尚未完全平复,以下细节可佐证:
- 成交额萎缩:今日沪深两市成交额仅1.74万亿元,较昨日减少2000亿元,已告别2万亿元以上高活跃区间。科技等弹性板块对流动性高度敏感,缩量环境不利其持续反弹。
- 杠杆资金降仓:上一交易日融资余额净减少270多亿元,活跃资金降杠杆动作表明其对市场走势趋于谨慎。
- 机构调仓转向:四季度以来大机构资金明显调仓,红利与稳健型板块受益。今日煤炭板块领涨,既享“反内卷+去产能”政策红利,又临近旺季产品涨价;前两日银行板块亦现修复性反弹,资金更倾向红利与避险方向。
- 经济数据削弱刺激预期:统计局公布三季度GDP同比增4.8%,前三季度累计增速达5.2%,高于年初“5%左右”的全年目标,四季度只需增长约4.6%即可完成任务,政策端无“力挽狂澜”的迫切动力,2023、2024年“四季度紧急刺激”场景难再现。
当前国内经济呈现“冰火两重天”,旧经济如房地产仍陷困境,新经济发展亮眼,政策重心放在培育新经济、新产业,旧产业仅在不触发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才会获得有限支持。
二、宏观数据尚可,政策资源向产业升级倾斜
今日公布的房地产数据依旧疲弱,但尚不足以触发新的政策刺激。宝贵的政策资源更多向产业升级和科技攻关倾斜,旧产业份额有限。当前正值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会议将讨论“十五五”规划纲要,重点仍聚焦新兴产业方向。10月份已对科技领域给出一定政策预期支撑,然资本市场往往“买预期、卖现实”,待文件落地后,相关成长与科技板块短期或失去利好支撑。
今日央行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与上月持平,降息预期落空,进一步说明当前无需推出强刺激性政策,市场需尊重资金自身取向——而资金在四季度已完成一轮调仓。
经过十余日资金博弈与交易,市场方向已明确,未来几周趋势或将延续。科技板块虽试图活跃,但根基尚不牢固,需先“下蹲”回踩才能积蓄更大反弹动能;当前更具看点的是此前存在感较低的红利板块,包括传统能源赛道及以银行为代表的大金融板块(含券商)。至于战略资源品赛道,前期估值已高,10月冲高后小幅回撤,但在大国竞争背景下,回撤或极为短暂,恢复速度可能比科技更迅猛。
作者:耀世娱乐-耀世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可口可乐:“散装肥宅水”,喝出...10-24
- 科技反弹:昙花一现还是蓄力再发...10-24
- 科技板块压力短期缓解可能性分析10-24
- 看完“宝妈自学中医”,华佗都哭...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