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OS 26:办公可能性的新探索与局限
日期:2025-06-24 14:30:29 / 人气:11
一、WWDC25焦点:iPadOS 26的多任务革新
在WWDC25上,尽管跨平台视觉系统改动备受关注,但iPadOS 26带来的新特性更引人注目,尤其是全新的多任务和多窗口操作机制。自十年前iPad推出“Pro”款,其生产力便争议不断,2021年M1芯片植入第五代iPad Pro后,这一话题更是达到高潮——毕竟iPad与Mac采用几乎相同的SoC,二者差距似乎仅剩系统层面。

二、新窗口化机制:熟悉又矛盾的操作逻辑
(一)类macOS的窗口交互
iPadOS 26引入全新窗口化操作逻辑,对Mac用户而言并不陌生,基本是将macOS的窗口功能移植到iPad,包括分屏样式和种类。不过,iPadOS 26的分屏交互更具“触屏特色”:左右分屏需将窗口“甩”出去触发,而非像Windows和macOS第三方工具那样通过拖到屏幕边缘实现。对于越来越依赖键鼠配件的iPad用户(除iPad mini外均有妙控键盘套),“甩出”动作与已形成的肌肉记忆冲突,不够直观。
(二)“Exposé”功能的混乱
iPadOS 26新增“Exposé”功能,可通过上滑悬停进入类似后台任务的界面,集中显示所有窗口化app,全屏app则隐藏在屏幕左侧。但该功能与iPadOS原有后台界面差异大,且两次上滑后,窗口化app会堆叠在一起,这与Mac用户熟悉的“Exposé”功能(平铺展示应用程序所有打开窗口)完全不同,甚至手势方向也与macOS相反。从实际效果看,此功能更应被称为“调度中心(Mission Control)”,这种混乱给同时使用Mac和iPad的用户带来极大困扰。
(三)Slide Over功能的移除
iPadOS 26虽引入新窗口机制,却移除了自iOS 11起存在、一直保留到iPadOS 18的Slide Over功能。该功能允许在全屏app上叠加小窗口,用于快速查询或消息回复,比单独拉窗口更便捷,且与多窗口并不冲突。苹果未明确后续是否会恢复此功能,这一改动让部分用户感到不便。
三、文件管理增强:接近macOS的尝试
(一)显示方式与自定义图标
iPadOS 26围绕文件app引入多项增强功能。文件显示方式新增“分栏”样式,至此除画廊视图外,iPadOS与macOS文件显示方式基本统一。同时,用户可自定义文件夹图标和颜色,创建的文件夹能像系统文件一样拥有emoji标识和特殊颜色,不过颜色需与“标签”绑定,并非完全自定义。
(二)“预览”app的引入
macOS上的强力工具“预览”终于登陆iPadOS 26,并拥有独立启动界面。文件app和iCloud云盘中的常见文件(包括psd和ai文件)可直接用预览打开,还支持简单批注、编辑和导出。这解决了因沙盒机制导致的查看文件不便问题,让iPadOS在文件管理能力上更接近macOS,向真正的电脑靠拢。
四、难以调和的矛盾:触控与键鼠的冲突
(一)操作多样性的代价
iPad是苹果产品中人机交互最丰富的,兼具触屏、手写笔和键鼠操作,凝聚了苹果过去三十年的人机交互技术。但对于iPad的传统优势领域,如图片后期、平面设计等专注单一app的使用场景,iPadOS 26的新机制更多是辅助作用,工作效率未实现飞跃式提升。
(二)泛用设备的局限
iPad功能历史和硬件配置决定了它是超级泛用设备。在文字工作中,虽连接鼠标后光标变为更直观的三角形箭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操作精准度,但由于要兼顾Apple Pencil批画和鼠标点击,同时保持手指触屏的基础,很多按钮和区域面积被放大,导致同屏多窗口能力远不及Mac。以Excel为例,在进行数据透视表操作时,iPadOS为适应触屏操作将UI控件放大,筛选项增多后操作变得繁琐;而macOS因无需考虑触屏,工具栏显示效率高得多,界面信息密度和工具丰富程度远超iPadOS。
五、生产力的本质:场景适配与习惯壁垒
(一)传统生产力场景的局限
从宏观角度看,iPad在传统生产力场景(如会计)中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需优先考虑触控操作,难以适配围绕键鼠形成的软件生态和使用习惯。这并非软件功能或硬件设计的问题,而是根植于用户使用习惯和社会生产环境。iPad高度适配的场景(如餐厅点单、轻量剪辑、移动办公)多是近十年随平板电脑发展出现的,而在成熟行业流程中,它更多扮演“PC伴侣”角色,未取代电脑成为主要工具。
(二)重新定义生产力的思考
iPad已在数字艺术等领域开拓出独特生产场景,在这些场景中优势显著;iPadOS 26的更新也能提升生产力。但我们应停止追问“iPad有没有生产力”,转而思考“可以用iPad创造出什么”。iPad夹在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虽拥有二者血脉,却无法完全融入任何一方,它既是生产工具,又受使用场景限制,更多时候是内容消遣的辅助。生活中还有许多基础生产力场景,iPad只是辅助工具,我们应关注如何利用它创造价值,而非局限于与传统电脑生产力的对比。
作者:耀世娱乐-耀世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众星悼念蔡澜!直言深受他影响,...06-30
- 83岁蔡澜去世,遗体已火化,最后...06-30
- 93 岁皮影艺术家齐永衡去世!他的...06-30
- 蔡澜潇洒一生,自曝曾有过60多位...06-30